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新闻
他从澳洲转战国内,只为解决激光雷达大规模市场应用难题
发表时间:2016-3-15 作者:admin

 为什么要放弃澳洲优渥的事业和生活,转而投身国内重新开始创业呢?——面对这样一位旅居澳大利亚多年的行业精英,笔者自动脑补了阳光、碧浪、沙滩的景象,不禁萌生了这样的疑问。

  “一方面,我们想把自己在澳洲积累的先进技术带回中国,希望这些被国际市场证明了的技术也能在国内开花结果;另一方面,国内发展形势大好,市场空间更广阔,恰逢创新创业的大潮,我们有望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国内市场的期望,又补充说道,“无论国内外,创业过程都是一个从零到一、克服重重难题的过程。”

\

  说这番话的人正是北京星闪世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峥嵘,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2013年底,他在澳大利亚创立了Smart Spatial公司;2014年底,归国创立了北京星闪世图——一家致力于电力与测绘领域的激光雷达与三维空间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

  刚需之下的新经济

  从澳大利亚到中国,李峥嵘始终没放弃他所熟悉的电网业务。在澳大利亚,电网设施越来越陈旧,出于安全性考虑,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运维服务和决策,这背后就需要成千上万的人跑现场巡检,因而每年花费巨大。纵然有了遥感和测绘技术,而且这种地广人稀的情况适合遥感应用,但却并没有针对电力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这种刚需就让李峥嵘看到了潜在的商机,于是,他带队从电网需求入手。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准确。因为全世界很多知名的测绘地理信息公司,包括天宝和谷歌都参与了这个电网应用项目。历经一番调研,李峥嵘发现,激光雷达应用的最大难题在于无法处理海量点云数据,在电力等非测绘行业中更是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协作。基于这样的认知,李峥嵘组建了一支囊括测绘、电气、数学、IT、工程等多领域人才的专业团队,来搭建基于激光雷达的电网智能巡检与管理决策信息系统。

  诚然,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李峥嵘选择无人机为突破口,依托澳大利亚航空自动化中心开发无人机电力巡检解决方案。作为澳大利亚无人机遥感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在严苛的无人机政策法规限制下也举步维艰。近年来伴随着无人机管控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加之轻小型激光雷达和倾斜摄影设备的涌现,无人机三维数据获取技术倍受青睐。李峥嵘带领团队打造出了自动化数据获取与处理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力求从产业链的上游出发,解决上游的数据采集问题,并从数据处理出发,研发出了核心的点云数据处理超算平台。就这样,李峥嵘带领团队以一些先进的组合方案为蓝本,自主定制研发了整套方案,完成了澳洲电网数十万公里的激光雷达电力巡检项目。在该系统中,系统可自动判别出哪个区域的安全级别比较高,哪片区域的安全级别较低,直接将巡检结果以报表和可视化的形式展现给电力客户。每天要处理TB级的激光雷达数据,以往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如今有了点云超算技术,1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可仿效的数据处理技术 独有的全产业链方案

  “诚然,不同的激光雷达企业采用的技术原理是大同小异的,星闪也经历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学习。”李峥嵘坦言。他指出,目前国内很多单位也在开发激光雷达软件,但大都针对某一单一环节,实际应用中大多使用的是国外的单机版软件系统,市面上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方案,即便是前不久3sNews报道的荷兰初创企业DIPPER公司也是针对某一环节提出了解决方案。

  实际上,激光雷达数据服务产业链包含五个关键环节:数据采集、基础数据处理、数据解译、三维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由于设备和采集方式不同,激光雷达数据的呈现形式和特点也有所不同,没有一种万能的算法适用于所有情况。机载、车载、地面和室内激光扫描所获取的数据特点和密度差异很大,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各种采集方式和不同密度的点云数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处理算法和流程。

  星闪世图放眼全局,采用了完全自主国产化的技术,研发出了市场上第一款专门针对激光点云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超算产品,并将持续打造完整的全产业链方案,真正实现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集群化处理与行业应用分析决策服务。“星闪世图的点云超算平台就相当于激光点云领域的像素工厂,”他认为这种说法更为直观。

  业内把2016年称之为无人机电力巡检的元年。李峥嵘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无人机电力巡检和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国际电力市场已经实现了全年激光扫描定期巡检的机制,但国内三维激光巡检却刚刚起步,甚至行业标准还未建立起来,这就让星闪世图这样的解决方案供应商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不过显然,澳大利亚与中国国情不尽相同,原有的业务模式只是针对电网的应用,而如今面向国内市场要做通用解决方案,需要持续性的开发新的技术并改变应用模式。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星闪世图希望以电力与测绘业务为突破口,逐渐辐射到更多的行业中去。

  用户不熟悉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

  无人机与激光雷达结合的方案,市面上并不少见。但对用户而言,什么样的场景用什么样的无人机和什么样的激光雷达协同,他们并不清楚,因为激光雷达还属于新生事物。实际上,激光雷达设备的重量从几公斤到10几公斤,适合于不同级别的无人机搭载。

  去年,国内出现了一些旋翼无人机搭配激光雷达设备的应用方案,实际上,这样做不了这种大规模应用。星闪世图对多家无人机厂商的产品进行调研,最终在电网业务中,选择了无人直升机结合固定翼飞机作为解决方案,而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较短的行业共性问题,李峥嵘期待能够日后得到破解。

  在李峥嵘看来,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的方式与传统的地面测绘方式是互补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已实现动态扫描,一定程度上可取代地面测绘。目前,激光雷达技术大都停留在小比例尺的国土测绘上,星闪世图则致力于推进真正高分辨率数据的应用,去替代传统的人工测绘。如今,激光雷达数据可以做到1:2000、1:1000和1:500的比例尺测图,可满足测绘行业的需要。

  为大众地图时代到来做准备

  由于整日与海量的激光雷达数据打交道,李峥嵘特别看重三维数据的应用。他认为,三维数据打造的三维空间,能够为无人机提供定位导航,实现区域内的智能避障,这是一种发展思路。而换一个角度,这些海量的三维数据积累之后,经过分析,可进行智能的决策辅助。

  未来,将是一个大众地图时代,高精度导航地图将有更多的需求,诸如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而对公众而言,三维影像也更具吸引力,激光雷达正因其高精度占据了先天优势。从技术的融合角度而言,激光雷达也只是传感器的一种。未来,多光谱激光雷达也将日臻成熟,有用武之地。最终,面向公众的地图产品,则是各种数据融合产生的结果。因为激光获取的特点不在于纹理,对大众来说可能影像三维本身吸引力要更高一点。激光这块,本身最大的特点是高精度,但是从技术的融合来说,我们一般自己说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不是指单一的激光雷达,而是指激光雷达传感器为核心,实际也搭载了很多其他传感器,包括光学相机、红外热像仪等。

  垂直细分领域的深耕

  如今,激光雷达市场的热度逐渐升温,对致力于激光雷达领域的星闪世图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商业机遇,但李峥嵘表示,星闪世图仍将继续专注于所擅长的领域。目前,一些互联网地图企业将数据采集的服务进行了外包,对此,他并不以为然。“这是一种不错的赚钱手段,但却不是很好的商业模式。”李峥嵘如此解读,“尽管市场规模大,但竞争激烈,很多测绘公司都参与其中,我们并不想在红海中拼杀。”

  他认为,星闪世图的选择不是全面布局,而是重点领域突破的发展策略,要在垂直细分领域深入挖掘,这也符合大多数做大做强的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路径。未来,星闪世图还将发挥电网领域的优势,拓展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将在测绘、交通、能源等其他领域发力。在运营方面,也将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加快布局行业应用市场拓展。

  “深入任何一个行业,做好做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李峥嵘说道,“无论是在哪里创业,都是九死一生,但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放手一搏。”

       实际上,只要能提供激光雷达大规模市场应用的解决方案,抓住行业用户的痛点,无论是澳洲,还是国内,这样的初创企业都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然而,它最终能否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还要看其能否持续保持技术创新屹立于行业之巅了。话不多说,且走且看。